当前位置: 首页>>江理新闻>>正文
青春正好 扬帆启航——我校隆重举行2024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
日期:2024年06月18日 14:25  点击次数:

本网讯  6月18日上午,我校在三江校区主会场、南昌校区分会场,以及线上网络直播的方式,同步举行江西理工大学2024年毕业典礼暨学位授予仪式。在家校领导杨斌、龚姚腾、廖春发、董冰岩、熊志华、刘飞及各学院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教师代表、毕业生代表、在校生代表和家长代表分别在赣州、南昌两地出席毕业典礼。典礼由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龚姚腾主持。

典礼开始前,来自大学生艺术团声歌队、八角之声合唱团的同学们为大家献上了精彩的暖场演出。《无名的人》《栀子花开》《淋雨一直走》……一首首温馨感人的歌曲响起,同学们的思绪又回到了美好的校园时光。《中华冶金颂》唱响了中华五千年的冶金历史和灿烂文明,激励毕业生们传承中华文脉、汲取奋进力量、开创崭新未来!

典礼在升国旗、唱国歌中拉开帷幕。典礼上,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廖春发宣读了《关于授予袁程方等501名同学“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的决定》《关于授予张世良等22名夏季毕业研究生博士学位的决议》《关于授予张晓瑶等1343名2024年夏季毕业研究生硕士学位的决议》《关于授予邱文韬等6408名2024届普通高等教育毕业本科生学士学位的决议》《关于聘任刘潇等273名2024届毕业生为校友工作联络员的决定》。

在热烈的掌声中,校党委书记杨斌发表讲话,寄语毕业生“以江理精神筑梦启航”。他代表学校向2024届全体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向默默陪伴学生成长的亲人和老师致以崇高的敬意!他回顾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交织影响中磨砺和成长的2024届毕业生非同寻常的人生际遇,列举了稀土201班、高逍遥、昝君等优秀集体和优秀个人的事迹,充分肯定并赞扬了2024届毕业生。

在毕业生们即将开启新的人生旅程之际,杨斌向毕业生们提出四点期望。一是以德学兼修筑牢信仰之基,成为引领时代的“弄潮儿”,用实际行动诠释“志存高远、责任为先”的校训精神。二是以家国情怀砥砺奋进之路,争当强国有我的“生力军”,始终将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智慧和力量。三是以国际视野逐梦星辰大海,架起通往世界的“连心桥”,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抱世界,在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中展示中国青年的风采。四是以能力卓越勇攀人生高峰,传递善作善成的“正能量”,坚定“我可以,我愿意,我来做”的决心与勇气,敢为人先,勇于突破,成为影响并激励周围人共同进步的“小太阳”,让这个世界因为你们而更加精彩。

“青春正好,未来可期!”杨斌勉励毕业生们并深情表示:“无论你们走到哪里,江西理工大学永远是你们温暖的港湾和坚强的后盾,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愿你们以德学兼修为舟、家国情怀为帆、国际视野为舵、能力卓越为桨,带着母校的祝福和期待,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书写人生精彩华章!”

毕业本科生代表,江西省金相技能知识竞赛一等奖、金力永磁奖学金、“五好学生”获得者、稀土学院稀土工程(金属材料工程)201班邱文婕同学分享了四年大学生活充实又难忘的点点滴滴:图书馆奋笔疾书埋头苦读的日日夜夜,实验室里为一个实验数据反复重试,竞赛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第一篇论文的发表,四年收获了两次金力永磁奖学金及六次校级奖学金......她表示,将秉承“志存高远、责任为先”的校训精神,保持江理学子金属般的风骨,将青春奋斗的汗水播撒在祖国的四面八方!

毕业硕士生代表,江西省硕士研究生十佳学术之星、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五好研究生标兵获得者、国际创新研究院材料科学与工程21级硕士研究生巫灵昆同学回首三年学习生涯的满满收获:他以第一作者发表高水平论文8篇,其中Top期刊论文3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项等十项荣誉。他表示,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机会,让我们能尽情挥洒拼搏的汗水,不断激发创新的灵感,在一次次超越自我中实现青春理想。将来,不论我们走到哪里,不论我们从事什么职业,都将秉承“志存高远,责任为先”的校训精神,发扬江理学子的“三实”品质,继续在所在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毕业博士生代表,中国冶金矿山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赛国家级铜奖、学校第十九届“十佳大学生”暨泰豪之星获得者、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矿业工程21级博士研究生袁程方同学回顾了十一年来在江理的求学之路:在坚持不懈努力下,他成功开发出高品位锂云母选别技术、低碳瓷球磨矿技术,发表SCI论文9篇,参与企业横向项目30余项,足迹遍布全国十余个省份20多个选矿厂,获得了中国冶金矿山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成为了唯一以学生身份受聘安徽马钢矿业公司外部专家。他感谢在江理遇到的一切人和事,“不是在最美的时光遇见你们,而是遇见你们才是最美的时光!”他深情说到。

教师代表,江西省青年井冈学者、中国有色金属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获得者、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周贺鹏教授在临别之际殷切嘱托毕业生们:要志存高远,做个有格局的人,“志存高远、责任为先”的校训,已融入了江理人的血脉,希望同学们能时刻牢记;要勤思善学,做个有内涵的人,一方面,要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另一方面,要善于学习新的事物;要担当作为,做个有韧劲的人,从象牙塔到社会熔炉,要学会的第一课就是不轻言放弃。他情真意切寄语毕业生们:“轻装策马青云路,人生从此驭长风。每一位从江理启程的学子,都是我们一生的牵挂和荣光!”

随后,现场出席的领导依次为毕业生代表、优秀毕业生代表、“毕业生十大典型人物”颁发了证书,为校友工作联络员代表颁发了聘书。

“我是江西理工大学2024届毕业生,毕业之际我庄严宣誓:传承红色基因,弘扬校训精神;牢记理工家训,践行三实品质……”“告别了家乡亲切的明月,迎来了校园灿烂的朝阳……我们从这里启航,去拥抱明天的太阳!”毕业典礼在一句句铮铮誓言和校歌《我们从这里启航》的合唱声中落下帷幕。现场全体领导、老师、研究生和亲友团朋友们一同起立,挥手深情目送本科毕业生们“出发”。


临别时刻,建筑与设计学院城乡规划191班、身着军装的高逍遥同学回忆起大学四年的时光感慨到:“对于我来说,大学不仅是一个学习的地方,更是让我收获了许多宝贵友谊和人生经验的地方,它给我们提供了广大的舞台去发挥自己。第一次担任军训教官、第一次参加青马工程、第一次带队三下乡、第一次担任学生骨干、第一次拿到“毕业生十大典型”、第一次接到中山大学的硕士拟录取通知书……七年中有太多的第一次,我是如此平凡,却又如此幸运。服役的经历也让我懂得了“责任”二字,我将秉承“志存高远 责任为先”的校训精神,始终怀着一颗赤诚的公益之心,坚定的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奉献出自己的青春。”

在谈及大学四年最难忘的时刻,应急管理与安全工程学院安全201班余晨颖同学说到:“我最难忘的便是我的科研竞赛经历,参加“挑战杯”竞赛时,针对我国由于边坡失稳引起的地质灾害严重的问题,我带领团队研发了一套集安全防护、安全监测功能为一体的桩体植被一体化生态竹桩高效边坡护坡系统,通过施工前后对比,其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显著。期间还申请了国家专利软著9项,发表了国家级学术论文13篇,该研究成果也荣获了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三等奖。”

冶金工程20级博士研究生蓝桥发带着妻子以及6岁的孩子一同参加毕业典礼,他表示,希望孩子亲眼见证自己历史性的一刻,让他明白只有努力和坚持才能收获成功的喜悦,为孩子树立起积极进取,追求知识的榜样,激励孩子在未来也能努力奋斗,同时也能和家人一同分享这一份喜悦与荣耀。

坦桑尼亚的采矿工程博士Deborah在采访中谈到,江理的舞台给她提供许了多机会,同时也在江理收获了许多。在谈及留学经历时,她说:“虽然我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国家的文化,但是在江理的学习,我可以从不同的老师、同学身上学到许多新的东西,尝试新的事物以及学习新的文化。”同时她勉励学弟学妹们要专注于应该做的事,坚持就是胜利!

毕业典礼后,博士、硕士、学士学位授予仪式开始。校领导及学院领导分别在各自分会场为获得学位的毕业生们授予学位、颁发学位证书,一一为其扶正流苏,亲切握手祝贺,并进行合影留念。7000余名本、硕、博毕业生将带着母校和师长的祝福与期待,奔赴祖国的四面八方,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祝前程似锦、未来光明!

(文/蓝浩铭、孙瑞、陈洋  图/融媒体中心  编辑/汤梦莹)




上一条:“从这里启航”——我校举办欢送2024届毕业生文艺晚会
下一条:【党纪学习教育】坚持一心为民 牢固树立宗旨意识——群众纪律部分修订内容解读

扫描二维码分享
相关推荐: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Copyright © 2024 www.jxust.edu.cn 江西理工大学 All Rights Reserved
学校地址:  [赣州-三江校区]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958号  邮编:341000  

        [赣州-红旗校区]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大道86号  邮编:341000

        [赣州-黄金校区]江西省赣州市客家大道156号  邮编:341000

          [南昌-南昌校区]江西省南昌市昌北开发区双港东大街1180号  邮编:330013


   移动版    赣ICP备05001230号-1     赣公网安备 36070202000070号